
一 第一种要警惕的表现,就是头晕心慌、站不稳。王大伯以前总觉得洗澡水越热越解乏,水温常年调到45℃,洗不到10分钟就觉得头重脚轻,得扶着墙坐下缓半天。后来社区医生上门体检时提醒他,老人血管弹性本来就差,过热的水会让全身血管突然扩张,血压骤降,大脑供血不足就容易头晕,严重时还可能摔倒。现在王大伯把水温固定在38℃,用手背试着不烫为宜,洗完澡先在浴室坐2分钟再出来,再也没出现过头晕的情况。 第二种不好的表现,是皮肤瘙痒脱皮、越抓越痒。秋冬季节尤其明显,王大伯以前洗完澡不涂东西,腿上胳膊上干得像树皮,晚上痒得睡不着,抓得满是红印子。女儿给他买了无香精的身体乳,他一开始还嫌麻烦,说“洗干净就行”,后来试着洗完擦干就涂抹,坚持了半个月,皮肤慢慢变得滋润,再也不用抓得浑身是伤。
其实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减少,洗澡时过度清洁或水温太高,都会破坏皮肤屏障,这也是身体在提醒你该注重保湿护理了。二 第三种要留意的表现,是胸闷气短、喘不上气。王大伯以前洗澡喜欢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,生怕冷空气进来,结果洗到后半段就觉得胸口发闷,得大口喘气。后来听老伙计说洗澡要留条缝透气,他试着把浴室门留了一指宽的缝,时长控制在10分钟内,果然再也没出现过胸闷的情况。这是因为密闭空间里蒸汽过多,氧气含量降低,老人心肺功能相对较弱,很容易出现缺氧反应,这也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。 第四种不好的表现,是腿脚发软、容易绊倒。王大伯有次洗完澡没穿拖鞋,光着脚踩在湿滑的地砖上,差点摔一跤,还觉得腿发沉、抬不起来。现在他不仅在浴室铺了防滑垫,洗完澡立刻穿上防滑拖鞋,还会慢慢在浴室走两步再出来。老人腿部力量本就会随着年龄减弱,洗澡时身体沾水后重心不稳,加上地面湿滑,很容易出现腿脚发软的情况,这背后也可能和关节问题、血压波动有关。
三 说到正确洗澡,王大伯现在可是“半个专家”。他总结了几个小技巧:①水温一定要控制在38-40℃,用手背或手腕内侧试,不烫不凉刚好;②时长别超15分钟,最好选在饭后1-2小时,比如中午1点左右,空腹洗澡容易低血糖;③洗澡顺序也有讲究,先洗四肢,再洗躯干和头部,让身体有个适应水温的过程;④洗完后别用毛巾使劲搓,轻轻按压擦干,尤其是腋下、腹股沟这些褶皱处,然后立刻穿上保暖的衣物,避免着凉。四 秋冬季节除了洗澡,王大伯还有几个养生习惯。他每天早上起床会喝一杯温水,促进血液循环;晚上睡前用温水泡脚10分钟,帮助睡眠;饮食上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豆制品,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;天气好的时候,下午会去公园晒晒太阳、慢走半小时,增强体质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,其实都是在给身体“加分”。
最后要提醒大家:如果洗澡后频繁出现上面说的4种表现,或者有其他不舒服的情况,千万别硬扛,也别自己瞎琢磨调整,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。专业医生的诊断才靠谱,别盲目自查自治耽误了病情。温馨提示: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科普参考,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,在采取任何预防、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,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。
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