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早上,蒸笼冒着热气,馒头散发着麦香。老张一口一个,配上豆浆,吃得津津有味。可最近,他总觉得肚子胀、排便不畅,连精神都差了。去医院一查,医生却说了一句让他愣住的话——“你这肠道,是被馒头‘喂坏’的。”
原来,那个我们自认为最“清淡健康”的主食,竟成了肠胃负担的源头?张文宏院士也提醒:“主食吃得太精、太单一,肠道迟早会出问题。”
今天,我们就借老张的故事,看看馒头吃多了到底怎么伤肠道,又该怎么吃,才能让胃舒服、肠道通畅。
一、看似“清淡”的陷阱:
白馒头,其实是“快糖炸弹”
老张一直觉得,馒头比油条健康、比面条清淡,吃它准没错。可医生解释,白馒头的升糖指数高达85以上,比糖还“快”。
营养被磨光:
精制小麦粉在加工时,外层的麸皮、胚芽都被去掉了,而那正是膳食纤维、维生素B族、矿物质的主要来源。最后留在碗里的,只剩“淀粉和少量蛋白质”。
肠道菌群“吃不饱”:
中医讲“脾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”。而现代营养学也发现,肠道就像一座“生态园”,好菌靠纤维维生。馒头吃太多,纤维太少,好菌饿死、坏菌滋生,肠道屏障被破坏,腹胀、便秘、炎症接踵而来。
血糖忽上忽下,代谢也乱套:
研究显示,长期摄入高GI主食的人,糖尿病风险增加30%以上。吃得越“精细”,身体越“糟糕”。
二、肠道越来越“娇气”,
主食吃错是元凶
吃什么不舒服、稍微换点口味就腹胀,这其实不是你矫情,而是肠道真的“伤了”。
吃得太精,肠道蠕动慢: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指出,中国人平均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推荐量的一半。纤维少了,肠道蠕动变慢,排便困难、毒素堆积,久而久之,肠道功能“退化”。
吃得太少样,菌群失衡:
张文宏院士强调:“肠道健康的关键,是多样化的食物结构。”要是天天只吃白面馒头、白米饭,肠道菌群就会失衡。
吃得太快,胃肠疲惫:
现代人常边刷手机边吃饭,三口两口就咽下去。结果胃来不及分解,肠来不及吸收,消化不良、胀气自然找上门。
三、吃主食也要挑人,
这4种主食吃多了最伤肠胃
老张的检查结果里,医生提到4类主食是“肠胃的隐形杀手”。
精白主食(白馒头、白米饭)
高GI、低纤维、低饱腹感;
吃完易饿、血糖波动大;
长期食用,菌群失衡、便秘频发。
✅ 建议:用糙米、全麦馒头、杂粮饭替代,粗粮比例控制在50%以上。
油炸主食(油条、炸糕)
高温油炸破坏蛋白结构,产生反式脂肪酸;
长期食用会损伤胃黏膜,引发胃炎。
✅ 建议:偶尔吃解馋,千万别天天当早餐。
速冻面点(速冻馒头、包子)
为延长保质期,常添加防腐剂、增白剂;
口感虽好,营养低、刺激肠道。

✅ 建议:尽量吃新鲜自蒸的,肠胃才安心。
黏性主食(糯米饭、年糕、糍粑)
淀粉黏稠,胃排空慢;
对老年人、胃功能弱者尤其不友好。
✅ 建议:少量、不空腹、不过量,偶尔尝一尝就够。
四、想养肠道?
主食这样吃才聪明
医生给老张开了三条“肠胃养生经”,他照做一个月,肚子轻松多了。
三分之一主食换粗粮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建议:每天摄入全谷物和杂豆类50~150克。
推荐搭配:燕麦+红豆饭、玉米+糙米粥。
不仅能促进肠蠕动,还能延缓血糖上升。
多吃“原型食物”,远离过度加工
红薯、山药、玉米等天然形态的食物富含抗性淀粉,是益生菌的“口粮”。研究发现,连续7天吃抗性淀粉食物,可让肠道益生菌数量提高30%。
细嚼慢咽、定时定量
吃饭太快、暴饮暴食,都是肠胃的“大敌”。
建议:每口嚼15下以上;
三餐定时,七分饱最佳。
结语:
别让“白馒头”拖了肠胃的后腿
一个月后,老张再去复查,医生笑着说:“肠道菌群恢复得不错,继续保持。”
老张也感叹:“原来吃饭这点事,还真有学问。”主食吃得聪明,肠道自然舒畅,精神也更饱满。毕竟,肠道健康,就是身体最温柔的底气。
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